【/h/】9月18日至19日,主题为“GIS——启发下一步”【/h/】的第16届esri中国用户大会在北京成功举行。来自土地、测绘、交通、水利、环保、农业、城管、气象、应急、科研院所等国家行业的5000多名信息产业从业人员和爱好者参加了会议。

会议上,中国环境保护组织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参观了会议现场,并与与会者分享了如何利用环境数据和地理信息的结合,共同促进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

[商业信息]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人人参与,找回蔚蓝


马军在开篇就指出,中国在过去40年经历了快速的经济发展,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使数亿人脱贫,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同时,我们的生态环境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空的气体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也使数亿人面临健康风险。

马军认为,这样一个复杂而艰巨的问题,必须得到社会的广泛参与和推动,知识是参与的前提。自2006年公共环境研究中心成立以来,马军和他的团队做的第一个项目是绘制中国的水污染地图,然后绘制空的空气污染地图。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环境绩效的信息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它涉及到主要的污染源和最大的减排潜力。

在工作中,马军和他的团队看到了中国更多的环境监管信息披露。他们非常希望将这些信息与地理信息结合起来。所以他们开始尝试构建系统。早期的系统仍然相对初级,他们所做的实际上是鼓励人们以某种形式的众包在手边拍摄。他们的用户、网友、公益伙伴会去某个企业门口拍照上传,他们会得到这些企业的地理位置。从一开始,每个公司就这样在电子地图上定位了上万家国家重点污染源企业。

自2010年以来,马军和他的团队加入了许多合作伙伴,共同推动环境信息的实时披露。以空燃气质量平台为例,2013-2015年,338个地级以上城市全部发布了空燃气信息。这得到了生态环境部的积极回应。2014年以来,我国首次实现了污染源信息的大规模实时动态发布,可以获得这些在线监测数据。

不过马军认为,全国28个省级平台上发布的信息还是有不可影响的地方。所以他们开发了一种叫做“蓝色地图”的产品。这是一个基于互联网的面向公众的环保应用。它综合了中国3600个空气体质量监测站的数据。在这个过程中,马军团队开始与esri深入合作,希望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能够将这些数据更加直观的呈现出来,让公众能够方便的获取和解读这些信息。

所以当沙尘暴来临时,现在公众可以有机会直观地了解它去了哪里,它可能会有什么影响,以及它的预测。以台风山竹为例。16日下午,台风山竹在广东登陆,破坏力震撼粤港澳。“蓝色地图”在9月14日凌晨通过app上权威数据推导出的风场动力学提出相关预警。当天00: 28,“山竹”仍位于菲律宾移动的太平洋,但“天蓝色地图”的动态风场图已经显示,它将在周末登陆珠江三角洲。从那以后,蓝地图一直在追踪台风山竹的最新动向。

[商业信息]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人人参与,找回蔚蓝


通过蓝色地图,不仅可以动态查看台风移动路径,还可以直观呈现台风核心区和外围强风区,可以帮助一般非专业市民对台风影响范围和破坏力形成直观判断。

马军说:“如果我们有这样一个系统,我们今天不仅可以有更长的时间给出预警,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每一个公众成员都可以打开手机,也可以做好准备,做出发现。”马军接着介绍,水质信息也是第一次在手机平台上如此大规模的呈现。他们整合了负责水环境监测的各个部门的信息,包括地表水和部分地下水,包括中国的主要饮用水源,包括海洋的水质,这些信息都呈现在手机平台上。

[商业信息]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人人参与,找回蔚蓝


企业信息以同样的方式呈现。起初,他们尽最大努力把一万家企业的信息放在电子屏幕上。今天,通过新的努力,100多万企业已经在电子地图上定位。在“蓝色地图”上,用户可以通过卫星图像清晰地看到这些企业的表现。

“蓝色地图”不仅提供数据服务,还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微报告”平台。用户可以通过Azure Map的“企业”界面实时掌握周围污染源的污染情况,并对其超标排放行为进行举报和监督。到目前为止,“天蓝色地图”用户已经推动了成千上万的企业回应其在线监控数据超标的问题。

[商业信息]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人人参与,找回蔚蓝


最后,马军说,公众环境研究中心见证了中国环境信息公开的进步。下一步,公共环境研究中心正与esri公司密切合作,希望将有害物质的污染源分布和空气土水的风险整合到基于gis的地图中,并希望任何公民和企业能够随时随地识别风险,促进基于位置的环境治理。

标题:[商业信息]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人人参与,找回蔚蓝

地址:http://www.baoduan3.com.cn/sy/5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