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德文:“小资”和“小镇”的青年都只是标签
最近,“小镇青年”和“豆瓣青年”成为乡镇有意义的两个文化群体的象征。 在一位读者眼里,“小镇青年”来自基础,具有民族主义意识,主要人群是“屌丝”“小粉红色”。 “豆瓣青年”是自恋、脱离现实的“小资”。
大致来说,无论是“小镇青年”还是“豆瓣青年”,都是网络一代。 他们大多出生于1980年代以后,很早就采用了网络,在社会交流网络上接受了不同文化和价值的洗礼。 他们是网络社会交流的受益者,在网络上接受了更多开放的文化教育,有些青年成长为网络意见领袖。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小町青年”“豆瓣青年”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与1980年代的所谓“启蒙一代”相比,网络青年文化资源多,关心的议题广,思想也越来越多样化。 客观地说,“小城镇青年”和“豆瓣青年”的观点之间不太对立,他们的思想分化往往根据议题呈现出不同的状态。 其中一些明显不同于20世纪80年代的思想界和舆论场。 简单来说,使用“小镇青年”、“豆瓣青年”这种身份证明,说明他们不容易用“左”、“右”、“民族主义”、“人民主义”、“自由主义”等以前传来的理论资源来划分派系。 相反,他们在承认中国迅速发展的成果、承认社会平等等基本价值上有广泛的共识。
从社会学的意义上来说,“小镇青年”和“豆瓣青年”其实是同一个阶层,也是同一个群体。 因为他们大多是受过比较均等的教育离开“小镇”(农村)的青年。 他们面临的状况也几乎没有差别,城市有稳定的工作,可以说是“白领”层,但这几年所谓的中产焦虑,他们也没有逃跑。 再者,他们的品位和格调也几乎一样,无论是“屌丝”,还是“小资”,都是“白领”生活的不同方面——他们没有财务自由,生活压力,可以说是“屌丝”,但他们绝对是真正意义上的“下层”。 他们有点资产。 当然也可以说是“小资产阶级”,但不能说是“人之上的人”。
“小镇青年”“豆瓣青年”是越来越多的文化标签,脸谱化的颜色很深。 这正是说明中国社会已经是多元化的社会。 在多社会,任何标签都是有偏差的。 在政治和社会的意义上,我们必须认真对待的是如何保持多样性,不使两极分化。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保持中等收入阶层的稳定。 今天的中国已经形成了许多“白领”阶层,他们属于同一个阶层,但思想和意识形态的方向极多,纷杂,这是过去几十年经济社会变革的成果,也是未来社会快速发展的基础。 (作者是武汉大学中国农村管理研究中心的研究员)
全天候滚动播放最新的财经信息和视频,越来越多的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备受关注( sinafinance )。
标题:【财讯】专家:“小镇青年”和“豆瓣青年”其实是同一个阶层
地址:http://www.baoduan3.com.cn/sy/25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