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利
处于换档关键时期的中国经济有可能面临什么样的金融挑战和风险? “政府必须做好攻防战和持久战的准备,‘形势多,纷杂严峻’。 尽管银行和保险领域的风险在经济停滞的背景下得到了整体控制”2月25日,中国银行保监会副主席王兆星公开了。
十九大现在坚定地提出预防解决重大风险(第一金融风险)、全面消除贫困、防止污染三大攻防战,谋求预防解决重大风险,坚决遵守不发生系统金融风险的基础,对中央金融风险的高
那么,中央为什么这么重视金融风险呢? 金融风险突出的问题在哪里? 如何更有效地防范和解决重大金融风险?
也许可以从“转型期金融稳定和对快速发展的挑战、金融前期积累的问题、金融政策的选择和实施的偏差”三个方面逐一探讨,明确风险,找到处理方案。
转型期的金融挑战
放眼全球,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换挡转型调整的转型期,给金融稳定和快速发展带来了许多挑战。
中国经济加入世贸组织迅速发展10年后,尽管从2001年下半年开始增长率呈趋势下降,但中央在年中国经济增长进入新的常态,不再追求两位数的高速增长,推动经济优质可持续的快速发展。
从2005年开始,财政收入结构、货币投入结构及居民部门净存款增长趋势发生了根本转变,特别是随着“供给侧结构改革”及“三去一补”的确立,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轨迹开始明显转变。
其中之一是财政收入结构的变化
1999年国家全面深化住房体制、教育体制、医疗体制改革(“三大改革”),使经济克服相关行业资源收入增加、投资增加、杠杆投资、东南亚金融危机和南方洪水的重叠冲击,从2000年开始停止复苏,增长 入世后,大量国际资本和生产能力流入,推动经济快速发展。 其中,财政收入中,资源性收入所占比例不断提高,对税收收入增加的压力逐渐减弱,税收征收管理明显缓解,税收优惠不断增强,社会税收负担相应减轻。
但是,从2009年开始,财政资源收入的增加成为瓶颈,财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
为了满足财政支出的诉求,财税部门继续加强税收征收管理,之后为了支持经济增长陆续制定减税减费政策,但社会税负担的实际感觉在增加。
此外,财政部门继续扩大债务规模以弥补财政收入的不足。 人民银行发表的《存款性机构概要》中对“政府债权(纯)”的一些变化充分反映了这些:到年底这个项目的馀额为5.5万亿元,到年底达到25.14万亿元,年均增加近5万元。 政府的负债率迅速上升,债务负担越来越重,更多的地方政府陷入债务困境。
其二,货币投入结构的变化
从2000年到年上半年,我国货币投入的主要途径是中央银行购买外汇投入的人民币,表现为中央银行的“外汇占有金”。 其馀额从1999年末的1.41万亿元增加到去年5月末的27.30万亿元( 6月末略有减少)。 这是中央银行的基础货币投入,转换为银行存款,存款支持银行贷款的增长,是这一时期货币投入的最重要渠道。
中央银行购买外汇投入货币是所有货币投入中最方便的渠道,销售外汇的公司和个人最多可以承担一定的兑换费用,将外汇转换成人民币存款,不会增加债务规模和财务负担。
但是,从年下半年开始,特别是在-16年,这种状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中央银行的外汇占有金急剧下降,到年末减少了近6万元,之后也基本保持了稳定和略微减少的态势。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维持货币总量的适度增长,支持经济社会的稳定,银行需要扩大融资,派生出越来越多的信用货币。 银行贷款开始取代中央银行的外汇占有金成为货币投入的最重要渠道。
但是,银行在基础货币回收、存款相应减少的情况下,必须大规模扩大贷款投入,流动性紧张。 这时,由于中央银行的外汇占有金迅速增加,为了防止货币总量失控,应该大幅降低大幅提高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释放银行所需的流动性。
随着年末“供给侧结构改革”的确立和“脱杆、风险防范”的要求的增强,“降准”是“大水漫灌式”的货币政策,因为不满足结构改革的要求,被决策层接受,所以每年3月实施一次降准后,实施普遍降准。 这不能充分满足银行扩大贷款流动性的诉求,因此中央银行必须扩大对银行的资金贷款,发表一些新的贷款操作方法,如slf、mfl等,对中央银行存款性机构的债权
我国货币投入历来依赖中央银行外汇占有金,第一依赖银行贷款,而且银行依赖中央银行贷款扩大贷款,给货币投入结构带来了根本变化:银行贷款投入货币后,社会债务的规模和 特别是中央银行冻结商业银行十几万亿元存款准备金,又向银行拆除资金十几万亿元,两者有巨大的利差(法定存款准备金年利率为1.62%,中央银行拆除资金利率平均年化3%以上,年前更高)。 除此之外,年我国推出了“存款保险制度”,进一步加大银行存款价格,银行在中国金融体系中有独立、转移对外资金的条件。
考虑到中国金融体系内部多个阶层及社会融资多个阶层的客观存在,这种货币投入模式可能带来的结构性融资难融资高的问题更为突出。
因此,有必要从货币投入源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
其三,居民部门净存款的变化
居民部门的外汇存款减去贷款后的净存款,年2月(春节期间,惯例性居民存款大幅增加)末为29.9万亿元,达到了历史高峰。 但是,之后开始急速收缩,年末下降到了28.26万亿元。 年末下降到24.68万亿元,不仅比高峰减少了5万元以上,还比年末的24.88万亿元小! 年末进一步减少到24.55万亿元,收缩趋势没有逆转。
这反映了年以来中国居民部门贷款(负债)的增加大大超过存款(收入)的增加,尽管短期内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但透过居民部门的支出和投资潜力,给未来的经济增长带来风险。
各种迹象表明,从2009年开始,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轨迹发生了根本变化,但其中一些没有得到全社会的充分认识和重视,许多宏观政策还按照前期的趋势和惯性思维安排,在经济快速发展出现重大转变的情况下 表明简单的“杠杆、风险防范”力量增大,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给经济社会稳定带来了巨大冲击。
根据年上半年出现的现实情况,中央尽快调整宏观政策的控制方向和力量——其重要性特别强调。
前期积累的金融问题
回顾历史,中国金融前期积累的问题集中暴露,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时期,改革开放和稳步发展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快速发展的基础较差(新中国成立后,计划经济的快速发展明显削弱了货币金融的诉求和功能,从50年代后期开始,所有金融业务 而且现在开始集中爆发,金融风险非常显着,成为国家三大攻防战的第一位。
而且,十九大已经成为到本世纪中叶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较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金融作为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排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现状显然很难适应国家战术目标的要求
现在最突出的问题是中国金融的总体规划和基础设计可能存在先天性不足,金融的市场结构、产品结构、一切制结构、监管体系结构、货币投入结构等有很多完善之处,全面整理和规划货币金融,与货币的本质
如上所述,在此基础上切实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改革,增强解决重大金融风险的能力,加快金融开放,推进金融交易市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政策风险的预防
现在在经济转移转型、金融需要加速改革开放的关键时刻,面对极多复杂多变的内外环境,金融最大的风险可能不是杠杆率过高,而是政策选择和实施偏差风险。
在重大转变时期,能否正确预测和积极把握经济金融的实际动向,对于正确制定和比较有效地执行宏观政策,防止风险至关重要,要特别关注和防止宏观政策本身的偏差风险
因此,不能正确把握中国的国情和时代特征,忽视融资结构、货币结构及快速发展阶段的差异,单纯地以货币总量和gdp之比以及社会债务规模和gdp之比进行国际比较,强调“货币超发”和“杠杆率过高”,“摆脱杠杆” 为了解决金融快速发展与实体经济的关系、风险防范与稳定增长的关系、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关系等,政策制定和执行多次实事求是,稳定前进,合作推进,不产生短期性,引起有方向的政策偏差
摘要,目的是深入分析经济转型期的金融运行和政策轨迹,提出规律,提示风险。
(作者是原中行副行长海王集团首席经济学家)
(本文来自经济注意网)
全天候滚动播放最新的财经信息和视频,越来越多的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备受关注( sinafinance )。
标题:【财讯】金融的政策性风险
地址:http://www.baoduan3.com.cn/sy/24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