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火药到军事“大分流”:近代中国是如何成为“睡狮”的? 资料来源:经济注意报告书评

写作:陈枫经济注意报告书评

2019年4月18、19日,广州市歌舞剧场创作的民族舞剧《觉醒狮子》在北京市天桥艺术中心上演。 作为第四届天桥华人春艺术节的三重节目,《觉醒狮子》以岭南文化(广州觉醒狮子)为基础,以鸦片战争和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故事为背景。 该剧于去年11月获得第11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奖,于2019年5月26-27日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展出。

【财讯】从火药到军事“大分流”:近代中国是怎样成为“睡狮”的?

舞台剧“醒狮子舞”获得“荷花奖”舞台剧大奖,令许多观众着迷的除了自身极其民族性、地方性的特色外,还与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有关。 众所周知,拿破仑有很多媒体转载:“中国是头睡狮子,醒来世界会发抖。” 许多西方现代学者彻底查阅了与拿破仑相关的原始资料,相关的法语和其他语言手资料没有证明拿破仑直接说了这句话,但睡狮论在中国女性和孩子中都广为人知,深入人心。 历史上,中国曾经是世界上最富有、技术最先进、国力最强的国家,它是如何逐渐落后,被安置在西方国家的? 这个议题一直是西方研究中国现代历史时难以使用的话题。 “李约瑟的难题”“戴蒙的问题”“挑战-应答”“彭慕兰的“大分流”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范式。 但是,这些研究首先着眼于生产工具、征税所得、人口出生率、农业生产效率等经济学立场,但很少有人从军事立场切入。

【财讯】从火药到军事“大分流”:近代中国是怎样成为“睡狮”的?

美国汉学家欧阳泰在2019年3月出版的《从丹药到枪炮——世界史中国的军事结构》中,从军事立场出发,着眼于中国和欧亚的军事交流活动,探索作为热武器火药发源地的中国如何超越西方,西方和东亚的分流 其实那一年,作者已经以“火药时代”的名字在台湾出版了这本书的繁体版,受到台湾网民的好评。

【财讯】从火药到军事“大分流”:近代中国是怎样成为“睡狮”的?

书的作者欧阳泰继承了著名的汉学者史景迁,史氏在历史研究中观点独特,作品通俗易懂,继承了吸引人的优势,书走的是东亚和西方,特别是中国和西方的军事、科学技术对历史的道路,很多情节都是网友

【财讯】从火药到军事“大分流”:近代中国是怎样成为“睡狮”的?

马克思曾经说过:“火药、指南针针、印刷术——这是预示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是炸毁骑士阶级的粉碎。” 火药作为中国的三大发明之一,最初不是为了预示资产阶级社会的到来而产生的。 火药的发明似乎是无心插柳的美丽误解。 作者说:“火药的发现似乎发生在炼丹者试图分离稳定的纯化合物的过程中。” 炼丹者在混合硝石、硫和焦炭时,会意外地引起爆炸。 但是,初期的火药化合物不容易直接点燃密闭的容器,与硝石的含量过低有关,初期的火药不作为爆炸物而只作为可燃物存在。 因此,在火药发明初期,“飞鼠”、“伏魔飞火棍”、“火蒺藜”、“万火飞沙魔弹”、“大蜂巢”、“烧天烈火弹”等烟花类爆炸物作为其代表出现了。 这也是鲁迅感叹中国在19世纪末为什么落后“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防御敌人,中国却用爆竹尊敬上帝”的理由。

【财讯】从火药到军事“大分流”:近代中国是怎样成为“睡狮”的?

使用火器的描写在史料中最先被发现是在晚唐时期。 公元904年,吴王杨行密进攻豫章(南昌)城时,首先采用了“飞机飞火,烧龙砂”。 这时的火器以火箭为第一,火药成分不纯,所以这个时期的火箭烧毁敌军防具的作用是第一。 在火器的官方背景下大规模制造和装备始于北宋,宋金战争时期被称为“火枪”的原始枪出现在战场上,火炮也成为攻城的重要武器。 到13世纪,爆炸性火炮的研究开发成功,北宋《武经综述》中记载的“霹雳炮”是爆炸性火炮的代表。

【财讯】从火药到军事“大分流”:近代中国是怎样成为“睡狮”的?

火药和火器的西传与蒙古的崛起和西征有密切的关系。 蒙金和宋蒙之间的长期征伐战争,让各政权热衷于火器的开发和装备,突火筒和突火枪这种管型的火枪武器在这个时期大量列装军队,对作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火枪枪管也经历了从竹、纸到金属的材质变化。 蒙古军队从金和宋获得火药和火炮技术成熟运用后,把这些技术和攻城手段应用于欧洲的西征。 与中国最初使用火药作为助燃不同,欧洲火药配方从一开始就被用来发挥爆破和助燃的多重作用,证明火药在欧洲引进时已经是成熟的技术。 枪支技术也引进欧洲,迅速传开。

【财讯】从火药到军事“大分流”:近代中国是怎样成为“睡狮”的?

火药传入西方后,中西方经历了两次火药和火器技术迅速发展的大分流,这两次大分流也直接由中国在军事行业落后于西方。 欧阳泰认为这两大分流的第一个原因是中国进入了比较稳定的封建王朝和平时期,而欧洲不断处于内部战争和对外扩张战争中,这也给双方热武器的更新换代带来了不同的动力。 中国和西方热武器技术的第一大分流发生在明朝中期。

【财讯】从火药到军事“大分流”:近代中国是怎样成为“睡狮”的?

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后,派遣徐达到北京的前政权。 另外对四川和云南的内部战争和对蒙古和越南的远征使明前期的军事力量非常强大,维持了一百万的军队规模,武器装备特别是火枪技术也非常发达。 根据欧阳泰的研究,1380年明朝军队命令明军10%的士兵必须装备火枪。 这时,明军总数在130万人到180万人之间,至少13万名明军士兵是专业从事火枪兵,比当时法国、英国、勃艮第所有骑兵、步兵、候补骑兵的人数总和多。 洪武后期,火枪兵的比例增加,1466年达到了总兵力的30%,但这个水平在欧洲直到16世纪中期都没有达到。 另外,中国也重视火器在阵法中的作用,当时的明军士兵训练非常严格,还运用了多队火枪手依次轮流开枪的火器“轮射”技术。

【财讯】从火药到军事“大分流”:近代中国是怎样成为“睡狮”的?

但洪武皇帝朱鹮后,中国进入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相对和平时期,此时的欧洲长期处于激烈、生死攸关的战争时期,这也引起了中欧之间第一批热武器的大分流。

欧洲在英国的玫瑰战争、英法战争、西班牙和英国的海战等中摇摆不定。 英国历史学家弗兰克·塔莱托对这一时期的欧洲战争进行了统计。 “从1480年到1700年,英格兰参加了29场战争,法国参加了34场战争,西班牙参加了36场战争,神圣罗马帝国参加了25场战争。 1610年后的一个世纪,瑞典和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每两年战斗一次,西班牙每四年战斗三次。 ”。

【财讯】从火药到军事“大分流”:近代中国是怎样成为“睡狮”的?

这一时期热武器大分流的第一个特征是西方早期巨炮的消失和新型长管炮的出现。 另外,火炮子弹也从石质子弹迅速发展成铁质子弹,火炮的重量逐渐减轻,新炮的冷却技术迅速发展。 在装填技术中,旧式火炮通常先用木栓把火药放入药房,然后推入木栓,发射物放在木栓上。 随着炮管的延长和火药粉磨制技术的进步,欧洲新炮不需要木塞,炮管和发射物之间也更合身,新炮装填更快,精度更高。 这个时期的中国没有迅速发展摧毁城墙的火炮,攻城的第一仪器依然是投石车。 作为热武器主体的火绳枪和小型火炮的作用,还是单兵个人的杀伤和城上楼木结构建筑的破坏。

【财讯】从火药到军事“大分流”:近代中国是怎样成为“睡狮”的?

这一时期热武器的大分流结果是最直接的从16世纪后半期到17世纪前半期西方各国对东方的殖民地扩张战争,与蒙古西征中蓬勃的军事压倒性特征不同,这一时期中国在西方战争中武器完全处于劣势。

【财讯】从火药到军事“大分流”:近代中国是怎样成为“睡狮”的?

其中有代表性的纷争是1521年至1522年葡萄牙之间的两次纷争郑芝龙和他的儿子郑成功和荷兰的热兰遮战争(即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5-1689年清军和俄军杰克萨战争。 这些战争使中国人看到中国和欧洲火器的差别,引进西方火器成为了这一时期中西冲突交流的结果。 “佛郎机”“红衣大炮”是用火枪、鸟枪等滑腔枪在这个时期引进中国的。 当然,中欧之间的冲突使中国人意识到城防设计的重要性。

【财讯】从火药到军事“大分流”:近代中国是怎样成为“睡狮”的?

培根和马克思的论述说明了火药对中世纪城墙和骑士阶级的粉碎。 这是因为当时欧洲的城墙普遍薄而脆,在中国流行夯厚的城墙。 从15世纪中期到16世纪初,欧洲除了设计了中国式的厚厚城墙外,还设计了被称为奥康纳的复兴城。 与以前传来的圆形和方形城堡不同,角锥台的各角突出有角的垒台,垒台之间可以互相合作制造交叉火力,可以更有效地阻止敌人的接近。 除了巩固本土防御,如果西方探险家和殖民者把prism带入殖民地,prism就会成为“欧洲扩张的引擎”,来自欧洲的守备队可以用更少的兵力保护远离本土的殖民地。 郑成功和康熙帝的清军在攻击台湾热兰遮城和杰克萨城时,都看到了prism的威力,清野围城成了郑军和清军最后必须使用的做法。 当然,根据欧阳泰的研究,明清时期的很多学者也承认欧洲奥萨韦茨的设计,打算引进中国,但没有广泛宣传。

【财讯】从火药到军事“大分流”:近代中国是怎样成为“睡狮”的?

许多有名的历史学家在讨论近代西方科学技术的崛起时越来越关注经济史的立场。 但是欧阳泰的研究表明,18世纪科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不那么直接,相比之下科学与18世纪中西军事大分流的起源更确定。

【财讯】从火药到军事“大分流”:近代中国是怎样成为“睡狮”的?

这个时期,由于实验科学的迅速发展,欧洲在火药生产和枪炮设计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伽利略提出的“抛物线理论”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军事实践,在这个理论下枪炮的弹道设计使欧洲人在火炮上安装了瞄准装置。 另外空气体阻力说也推动了枪支设计精度的提高,另外冶金业的迅速发展也使欧洲人在这个时期能发明更强大的野战炮和榴弹炮。 欧洲的弹药技术也在这个时期取得了很大进步,随着硝石的精炼技术和木炭精制技术的改良,欧洲发明了“铁罐火药”,“铁罐火药”成为子弹制造的基础。 野战炮可以随着炸弹轻松地摧毁坚固的城墙和堡垒。 关于枪,欧洲火帽枪的发明使枪的射击速度更快,更安全。 火箭技术的进步为欧洲人提供了更强的火力,造船技术的进步使西式蒸汽战舰吃水更浅,速度快,机动性强,除了海战之外,还可以接近海岸支持登陆作战。

【财讯】从火药到军事“大分流”:近代中国是怎样成为“睡狮”的?

这时的中国处于长期的比较和平中,在这种“马放南山”的悠闲状态下,曾经无比的清军逐渐因训练不足而变得软弱无力。 在武器方面,当时清军装备的武器有67成是以前传下来的冷兵器,热武器也没有长期改革革新,用火绳枪来说,19世纪中期清军装备的火绳枪与17世纪相比没有太大变化。 弓箭在满族以前传下来的文化中有着崇高的地位,因此清军喜欢使用弓箭而不是火器,清廷专门颁布法令,抑制了火器的采用。 天朝上国的思想,使大清帝国的军事技术在鸵鸟式的自我欺骗中坚定不移,“锁国”追求自我保护的国策也使清廷缺乏与欧洲的交流,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被引进难以消化。 这种消除他长度的热武器技术的巨大分流之差在鸦片战争中达到了最高峰。 当时的欧洲注意者认为,这一时期中国火药粗制滥造、大炮格式陈旧、冷兵器生锈严重、城防也形状相似,舰船也只有木制荣克船,这当然很难与西方坚船利炮相媲美,鸦片战争的中国失败也避免了

【财讯】从火药到军事“大分流”:近代中国是怎样成为“睡狮”的?

当然,第二次中国和欧洲热武器技术的大分流也推动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浪潮,魏源、林则徐为应对战争的师夷长技从制夷到以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运动,在清政府内部引起了一系列军事改革创新运动。 组建东亚第一北洋水师,组建新军,清政府内部的西学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这些努力最终随着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破产。

【财讯】从火药到军事“大分流”:近代中国是怎样成为“睡狮”的?

因为,欧阳泰认为不能简单地将责任归结为强调“文胜武”的儒教文化,清政府内部的党斗争和动摇的政策也损害了改革的连续性。 另外,更结构性的重要因素是,在经历了相当长的和平之后,鸦片战争不足以引起清帝国内部的深层改革。 乐于保持保守主义盛行现状的利益集团拒绝让位,难以和加深清末从西方学习。

【财讯】从火药到军事“大分流”:近代中国是怎样成为“睡狮”的?

资料来源:经济注意报告书评

原标题:从火药到军事“大分流”:近代中国是如何成为“睡狮”的?

全天候滚动播放最新的财经信息和视频,越来越多的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备受关注( sinafinance )。

标题:【财讯】从火药到军事“大分流”:近代中国是怎样成为“睡狮”的?

地址:http://www.baoduan3.com.cn/sy/24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