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现在的“大枣”不正常! 陕西榆林建设百万亩优质红枣基地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7月11日(记者张毅)盛夏,满山枣林把黄土高原的沟沟峪染成了红色。 在陕西省榆林市佳县木峪镇王宁山村,村民高爱晴忙于摘枣树。 “以前种了12亩坡地玉米,年净利润只有3000元以上。 现在种枣一年保养收入20000元,最重要的是枣树管理简单省力,盛果期可达50年。 ”。
榆林市黄河沿岸白于山区是全国五大集中连拍红枣产区之一,陕北红枣素享有“天然维生素丸”的美誉。 但是,受市场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当地的枣连年停滞不前。 转机源于两年前榆林实施的“枣革命”。 大力宣传枣树降高形式综合管理丰产技术,使技术枣亩产翻一番,在当地积极推进枣产业深加工,与西北大学等7所高校建立开发合作关系,枣糖提取、酶、功能饮料、食品
“枣树树干大,侧根发达,植被稀少的黄土高原区,起到巩固防风沙、保护水土的作用,可以持续增产。 ”佳县县委书记刘生胜介绍说,该县已经把枣列为扶贫产业之一,改造了低产枣园,每亩补助800元。 目前全县迅速发展枣专业合作社143家,枣种植面积达82万亩,产值近10亿元。 培育枣原浆酒、枣酱、枣片、紫晶枣等系列产品。
王宁山村是佳县有机枣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 经过三年老枣园的技术改造,村里建成了4500亩有机枣园,年产500万斤有机枣,产值1000万元。 据枣产业介绍,村民张海勤、张宝宝、王引、白振飞等先后创办了枣黑毛土猪养殖场、枣酒业合作社、毛驴养殖场、枣林下散养土鸡场。 酿酒厂和村庄的养殖场形成了循环产业链,酿造后剩下的酒糟加工成饲料养猪,养猪场产生的有机肥料作为有机枣的肥料。
一进高爱晴家的酿酒坊,沁人心脾的枣香就扑鼻。 “用枣酿酒,每公斤枣的价值从2元增加到30元,今年的枣酒已经卖了2万元以上。 ”。 高爱晴告诉记者。
栽培热情使深加工端迅速成长。 榆林市清流县折家坪镇占地180多亩,总投资额3.4亿元的枣深加工项目清流北国枣业有限责任企业正在紧张建设中,目前办公楼、综合服务楼、冷库、枣的干燥制造现场正在装修和设备安装阶段
据清流北国枣业总经理李兵介绍,公司引进三条自动化生产线,主要开发复合红枣浓缩汁饮料、红枣发酵饮料、休闲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终端费用产品,从今年10月开始生产以来,加工红枣的能力为2万吨
枣很棒。 又卖得很好。 在榆林清涧县,为了加快电子商务的服务建设,全县建设了13个镇级服务中心,79个村级服务据点,年“双11销售节”期间,枣电子商务的销售在全国排名第7。 目前,清流红枣畅销全国50多个大中城市,出口美国、日本及东南业地区。
“大枣又甜又香,给它的亲人吃”。 56年前,歌手郭兰英唱的大枣,现在不仅仅是农家前屋后的小生活。
作为生态友好型的“第一产业”,经过多年的布局,被称为“单杠作物”的枣进入了当地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 现在榆林有6个县种植枣,形成南北347.5公里、东西约10公里的枣林带。 年,全市枣种植面积170万亩,枣产量达41.07万吨,产值达23.83亿元,市级以上林业产业龙头公司24家,形成6种60多种枣产品,约占全市林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
枣也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佳县泥河沟是西北红枣第一村,这里有36亩古枣园,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栽培历史最长、面积最大、质量最好的原始枣林。 特别是1400多年的“枣树之王”被联合国粮食农业组织认定为“世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依靠枣资源,佳县迅速发展了泥河沟千年古枣园为主的枣乡生态旅游。
村里建设了生态博物馆、农业遗产训练交流中心、农业文化遗产示范区,形成了枣深加工、保健、医药、民宿、康养等产业,原来的“空心村”成为创业的“新天地”,许多年轻人纷纷回乡创业 五年前,在榆林做运输,开超市的他回到家乡投资了30万元,利用原来的4孔窑洞,做了“枣缘之家”的民宿。 在他的带领下,近100名青年回村创业、就业,村民几乎参与了乡村旅游产业,去年,村里接待了游客3万人,旅游综合收入达到了18万元。
榆林市文化旅游局局长崔渊对经济日报记者说,“十三五”期间,榆林依托百公里枣林带、黄河风情、黄土民俗风情等地区特色资源,构建了“一核一圈三带四区”旅游快速发展的新格局,到年,全市全年接待游客
全天候滚动播放最新的财经信息和视频,越来越多的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备受关注( sinafinance )。
标题:【财讯】如今的“大红枣” 不通常!陕西榆林建设百万亩高质量红枣基地
地址:http://www.baoduan3.com.cn/sy/23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