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为贯彻新时期文物保护的指导精神,更好地体现云居寺在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中的重要地位,房山云居寺文物管理处积极推进石景山遗址的保护和利用。2020年7月1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市方山石景山、云居寺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遗产研究院文物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中国遗产研究院文物保护工程研究所研究员雍,国文一文物保护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四位文物保护专家,来到石景山、云居寺塔、石景山遗址,

[商业信息]云居寺召开方案咨询会,助推石经山遗址保护与展示工程

【/h/】在咨询会上,多位专家发表了意见,对珈蓝神殿寺、明经台、千年古道、剑春阁等古迹的保护展示方案提出了方向性指导和具体措施。

罗瑛教授指出,云居寺珍贵文物的保护一直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在我国现存的石雕文物中,云居寺石景山的等级最高,因其雕刻历史悠久、工程浩大、出版宏伟而被誉为“国宝”、“石经长城”。文物的珍贵性和历史的延续性都远远高于同时期的石雕。保护文物的同时,首先要掌握文物的历史脉络。设计师要开拓思路,提高站位,深入挖掘云居寺的历史脉络,发掘文物古迹背后的故事。

[商业信息]云居寺召开方案咨询会,助推石经山遗址保护与展示工程

【/h/】其他专家表示,需要深入研究文物价值,参考老照片,认真整理,重点分析石景山遗址的重要价值和历史意义,并适当考虑原址重建管理用房的必要性,以便于后期申报方案的审批。

【/h/】最后,管理处领导强调,云居寺石刻经典综合保护工程获得国家文物局和北京市文物局批准,是房山石刻经典保护的里程碑。生活在云中的人有责任保持土壤,不辱使命,积极协调和落实相关工作。通过专家在本次咨询会上提出的意见,有力地推动了石景山遗址保护展示方案的完善。

【/h/】云居寺建于隋末唐初,距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经过过去的修缮,形成了五院六厅,享有“北方巨刹”的美誉。寺内珍藏的《石雕大藏经》名为《房山石经》,雕刻于隋大业年间。为了捍卫佛法,和尚景万带领他的弟子们把佛经刻在石头上。隋、唐、辽、金、元、明以后,刻经事业持续了1039年,共刻佛经1122部,3572卷,14278件,近3000万字。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石刻图书馆建成,这是世界上罕见、珍贵的文化遗产。云居寺内有12座唐辽古塔,是北京唐代建塔数量最多的。唐景云二娘塔(建于公元711年),位于北塔西北角,是北京现存最古老的唐塔。

[商业信息]云居寺召开方案咨询会,助推石经山遗址保护与展示工程

【/h/】1949年以后,各级政府对房山石刻经典的保护十分重视。经国务院批准,1956年4月至1958年11月,中国佛教协会和北京图书馆开展了三年的房山石刻经典拓本工作,先后出版了30本房山石刻经典影印本。房山石经自出土、拓片、密封至今已有60年,除80年代第一、第二洞门自然坍塌外,从未开启过。所以闭关八藏经洞的石经,只能通过石窗石门来观察,不能完全了解其现状。但从中国佛教协会1959年发布的拓片工作报告中可以得知,60年前,各种洞穴都有不同程度的风化现象。通过对文物和保存环境的监测,云居寺的部分唐塔也存在塔身倾斜、铭文风化等现象。文物无法再生,国宝亟待保护。

[商业信息]云居寺召开方案咨询会,助推石经山遗址保护与展示工程

【/h/】在上级文物保护部门和专家的大力指导和支持下,房山云居寺文物管理处积极推进云居寺塔和石刻经典的保护工作。1985年至1988年,对雷音洞的渗水和凝结水进行了初步观测、记录和评价。1990年,文化部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赴云居寺对房山石刻典籍中存在的主要病害及其治疗进行了初步调查;1992年,国家有关部门对房山石材经济的抢救保护提出意见和建议;1996年,雷音洞风化石料采用防护材料加固;2009年,专门制定了《云居寺石景山第二窟调查保护初步规划》;2016年9月,组织召开了方山石景保护专家论证会,明确了方山石景保护工作的目标、工作思路和实施方案意见,建议方山石景保护展示利用工作应实质性启动。

[商业信息]云居寺召开方案咨询会,助推石经山遗址保护与展示工程

【/h/】云居寺文物管理处在做好基础文物保护工作的同时,多次咨询专家,按程序审批,先后完成了雷音洞应急保护、辽金石经归还地宫、石景山藏经洞应急加固等文物保护工作。同时,在多年调查、考察、监测和研究的基础上,管理、保护和考古专家对房山塔和石井现存的主要问题达成了基本共识。根据云居寺塔、石经、藏经洞保护研究工作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制定监测、研究、专项设计、抢救性保护、展示等整体保护工作,全面推进全面提高房山石经展示利用水平的工作思路,科学安排文物保护工作重点。

标题:[商业信息]云居寺召开方案咨询会,助推石经山遗址保护与展示工程

地址:http://www.baoduan3.com.cn/sy/1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