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和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支持金融机构拓展普惠金融业务,规范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着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2018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指出。 普惠金融的发展对解决金融发展不足、优化金融发展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平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中国普惠金融的理念和实践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农村信用社和政策性银行的改革,到帮助农民取款模式的探索,到金融科技公司的快速发展,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应运而生,金融服务正在通过数字商业模式向消费者提供。 有效提高金融服务的可用性 2016年1月,国务院发布《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将普惠金融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明确提出到2020年,普惠金融要建立适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服务保障体系,有效提高金融服务可获得性,显著增强人民获得金融服务的意识。 2016年9月,金融与场景融合打造的被称为“一朵花”的数字普惠金融也迎来了首个国际共同计划,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成为推动普惠金融的国际指南。 相关人士指出,普惠金融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服务对象已经从穷人扩大到小微企业和各种社会群体;服务组织从单一的小额信贷机构扩展到多元化主体;服务内容从扶贫融资逐步发展到覆盖支付、储蓄、保险的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 作为从业者,国美金融相关负责人认为,“普惠金融可以为所有人和群体提供普遍的金融服务。”普惠金融包含三个核心:第一个是“普适性”,是指金融中用户的可获得性,以及每个个人和每个企业是否能够获得金融服务;第二个是“会”,指的是能不能承受。与借款人相比,个人目前的还款能力和未来的还款能力是否能承受他想要的金额;第三是“商业可持续性”。如果没有商业可持续性,就不可能有效建立完全竞争的业态,也不可能持续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 金融技术为普惠金融提供了更丰富的落地场景 虽然包容性融资取得了快速发展,但应该注意的是,人口覆盖率/0/房间仍有很大改善。近年来,金融技术的快速发展增加了普惠金融在中国的广泛应用,尤其是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崛起,将普惠金融的概念扩展到了更广的范围。 相关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底,央行征信系统收录自然人9.3亿人,其中征信记录4.5亿条;有2400万企业和其他组织,其中660万有信用记录。 国美金融相关负责人认为,普惠金融的发展与金融技术创新密切相关。科技与普惠金融的融合可以有效降低金融服务的门槛和成本,增强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能力。另一方面,金融技术的发展为普惠金融提供了更丰富的落地场景,可以让更多有需要的人获得金融服务。 比如,国美在零售领域深耕31年,上游供应商只有几万家,全国400个城市有1600家门店和无数落地场景。国美金融依托国美的实体产业,以“场景+金融+技术”为发展模式,为众多中小企业和用户提供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保险、基金等金融服务。 同时,国美金融相关负责人认为,在实现普惠性融资目标的同时,也要高度重视防范金融风险,积极维护市场声誉,做好投资者教育。
标题:[商业信息]国美金融:金融科技为普惠金融提供更加丰富的落地场景
地址:http://www.baoduan3.com.cn/jy/6284.html